此花開盡更無花:古代陶瓷菊花紋樣賞析

2016年09月06日08:40  來源:人民網-書畫頻道
 
原標題:此花開盡更無花:古代陶瓷菊花紋樣賞析

  原標題:此花開盡更無花 賞心悅目菊花紋

清乾隆 畫琺琅菊花紋執壺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畫琺琅菊花紋執壺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朝 青花折枝菊紋執壺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朝 青花折枝菊紋執壺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古人認為菊花能輕身益氣,令人長壽有征。菊花還被看作花群之中的“隱逸者”,並贊它風勁齋逾遠,霜寒色更鮮,故常喻為君子。菊花在中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從宋朝起民間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會,菊花又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中國歷代詩人,畫家以菊花為題材吟詩作畫眾多,因而歷代也留下了以菊花裝飾陶瓷的名品佳作。

清朝 青花菊瓣紋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朝 青花菊瓣紋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菊花紋是我國傳統的陶瓷裝飾紋樣之一,是歷代名家慣常採用和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裝飾題材。中國陶瓷裝飾特別悠久而豐厚的歷史積澱,在陶瓷菊花紋裝飾方面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並逐漸形成為獨特的裝飾特征及演變規律。

宋代 臨汝窯青釉印花菊紋碗 首都博物館藏

  宋代 臨汝窯青釉印花菊紋碗 首都博物館藏

  宋代:紋樣秀麗

  宋代陶瓷精美絕倫,其特有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風格推動了陶瓷業的發展,使其達到了歷史新的高度。宋瓷的裝飾題材,喜用花卉紋飾,紋樣秀麗,線條流暢,體現了清新、典雅的藝術特色。其中菊花紋成為花卉紋樣中具有代表性的紋樣之一,菊花紋被大量廣泛應用在陶瓷裝飾中,所涉及到的窯包括定窯、耀州窯等眾多名窯,裝飾技法種類繁多。從此,陶瓷菊花紋裝飾進入了一個全面發展的階段。

宋代 耀州窯青釉刻花菊瓣紋碗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宋代 耀州窯青釉刻花菊瓣紋碗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宋代陶瓷裝飾手法質秀繁多,菊花裝飾技法有刻劃花、剔花、印花等,主要以刻劃花、剪紙貼花為主。

元代 耀州窯青釉刻花菊花紋缽 老窯瓷博物館藏

  元代 耀州窯青釉刻花菊花紋缽 老窯瓷博物館藏

  元代:技法為主

  元朝政權的建立,結束了戰爭和分裂的局面。但戰爭也對經濟和文化的破壞很大。然而由於客觀形勢的需要,對於陶瓷業的發展是比較重視的,元青花受蒙古族文化、漢族文化、伊斯蘭文化的影響,是三種文化的結晶。其裝飾性的構圖方式,穩重的色彩,靈動的釉下繪畫表現力,使得陶瓷菊花紋裝飾進入了以繪畫表現技法為主的時代。此外,由於元代工藝美術粗獷豪放的藝術風格,菊花紋飾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飾以菊花紋飾的陶瓷造型、裝飾和表現內容也隨著時代的發展發生了相應的改變。

元代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菊瓣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元代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菊瓣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元代菊花紋以青花瓷上為典型,特點是花瓣多不填滿留白邊。花蕊多畫成網絡狀葵花形,或成由裡向外旋的螺旋紋。菊花在元青花上做主題紋飾及輔助紋飾均有,為了強化陶瓷菊花紋的吉祥寓意,陶瓷菊花紋往往與其他象征性的紋飾組合,共同表達美好的願望,菊花紋以及菊花紋與其它紋樣的組合所表現的吉祥內容主要有福、壽和平安等幾個內容。例如菊花和牡丹、蓮花組合寓意“富貴連壽”,秋葵、芙蓉、菊花、雞冠花、石竹、桂花、海棠、南天竹、蘭草九種秋草的紋樣圖寓意九秋同慶。

明朝 景德鎮窯青花菊瓣紋碗 上海博物館藏

  明朝 景德鎮窯青花菊瓣紋碗 上海博物館藏

  明代:品種多樣

  明代時我國陶瓷史上的成熟及繁盛時期。明初由於統治者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促進了當時手工業的生產和發展。加之社會相對安定,城市的繁榮,也增加了手工業的需求。因此手工業在明代有較大的發展,這其中自然包括陶瓷行業的生產。此時菊花紋在瓷器上的繪制較前面幾個朝代相比也更加廣泛。明代有菊花紋的瓷器仍然以青花為主,同時期品種也更加多種多樣,釉上彩、斗彩競相成為新的時好。但是由於時代的不同、君主的喜好、技術的進步、材料選用等原因,明代陶瓷上的菊花紋也具有不同的形式特征。

明朝 青花纏枝花卉菊瓣紋碗 首都博物館藏

  明朝 青花纏枝花卉菊瓣紋碗 首都博物館藏

  明前期菊花紋多承襲元代青花瓷器紋飾,且這一時期菊花紋最為多見。在此期間的民窯也得到了極大地發展,民窯青花菊花紋飾也是豐富多彩。此期間的民窯菊花紋飾花形飽滿,紋飾簡約夸張,線條生動流暢。

明朝 青花纏枝菊紋盞托 首都博物館藏

  明朝 青花纏枝菊紋盞托 首都博物館藏

  明中期的正統至天順年間由於皇室爭奪權位,內憂外患十分嚴重,在這期間官窯菊花紋所見甚少,多為民窯瓷器。成化至正德年間政治趨於穩定,經濟開始繁榮,所以瓷業生產形勢好轉。成化菊紋以寧靜淡雅為主要特征,特別是斗彩菊紋,典雅精致,雖然構圖上有圖案化傾向,但花朵較為寫實。

明朝 青花折枝花卉紋大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朝 青花折枝花卉紋大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后期是政治、經濟開始逐漸走向衰落階段,制瓷業也受到了影響,質量明顯下降,除少數宮廷所需器物精細外,大部分產品制作較為粗糙,工藝不精。這一時期菊花紋瓷器,構圖雖較為疏朗,但繪制粗糙,不精細,藝術成就感不高。相反,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民窯在此時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所繪菊紋線條流暢,紋飾逸趣秀美。

清朝 斗彩團花菊蝶紋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朝 斗彩團花菊蝶紋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色彩艷麗

  清代是中國傳統瓷器在封建王朝的千年瓷器長河中的最后絕響,它的藝術成就在今天依然光彩奪目,尤其是康乾盛世創造的輝煌,更是今日難以逾越的。由於官窯的制作往往是不惜工本的,這樣就創造出了像琅彩、粉彩、素三彩及一系列的單色釉新品種,使彩瓷更加豐富多彩,繽紛燦爛,蔚為大觀。由此,陶瓷菊花紋裝飾進入了彩繪的時代。

清朝 黃地粉彩菊花紋圓花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朝 黃地粉彩菊花紋圓花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時期的陶瓷菊花紋裝飾技法尤為豐富,還有不少創新。裝飾手法綜合了前朝的多種工藝,各種高溫色釉和青花、釉裡紅、斗彩、五彩,應有盡有。又創造了粉彩、琺琅彩、等新品種,其中以琺琅彩、粉彩裝飾菊花紋為主。工細寫實是清朝時期陶瓷菊花紋形態的典型特征,色彩和造型均酷似大自然中的菊花。與明代相比,清時期的寫實菊花紋畫工更為細膩,色彩艷麗,尤以粉彩、琺琅彩菊花紋稱絕於世。

(責編:董子龍、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