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履生微言:畫家認識自己最難

2016年08月23日14:33  來源:美術報
 
原標題:陳履生微言

  論上當

  經常有畫家上當受騙的新聞,不知道該不該同情。上當受騙在如今基本上是常態,可是,要看如何上當,如果到了沒有智商和簡單判斷的地步,那隻能說是可憐自有可恨處。畫家上當的起因首先是為了名,繼后為的是利,因此,每每有權力機構的所謂邀約信函或電話,都會當真。實際上中國的畫家大把,應該數數能不能輪到自己。

  畫家認識自己最難

  畫家認識自己最為重要。而現實中的畫家是自我感覺最好的人群,往往把自己看得很重,很了不起﹔往往把自己的畫看得很重,很偉大。因此,名聲膨脹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麼,隨之是高抬畫價。虛高的名聲和畫價是自我與社會合營的產物,是自我膨脹的標志。如此就構成了當下浮躁的美術社會,造就了難出精品力作的現狀。

  市場評估畫價的依據

  當71幅畫“根據市場評估”價值上億元,而成了“騙取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受到了法律的嚴懲,罪有應得,可是,細想想好像又有點同情那騙子了。上億元的71幅畫平均每幅高達140萬以上,這是些什麼樣的畫,而在中國又有哪些畫家一幅畫在140萬以上的,又有哪些畫家一次可以賣出上億元的。因此,悲催的騙子也倒霉。

  騙與被騙

  個別畫家被騙是一方面,許多畫家騙人也是另一方面。像亮出“聯合國美術家協會藝術顧問”等頭銜,就是騙人之舉。為什麼今天各種山寨美術社團遍地都是,就是由一種由畫家支撐的你騙我、我騙你的社會關系。在由市場關系決定社會關系的現實中,由市場導航的書畫界有很多熱衷以制造頭銜而騙人的畫家,結果是騙人害己。

  “王”者風范

  當一位畫家滿足於自己成為某方面的“王”時,其藝術品味和品格可見一斑。如果齊白石當年滿足於做“蝦王”,畫一輩子蝦,一輩子隻畫蝦,那麼,“蝦王”的齊白石就不能和今日的齊白石相提並論。實際上也是挺佩服那些“王”的,畫了一輩子而不厭其煩,這是需要洪荒之力的堅守,需要鍥而不舍的堅持,想想也真的是不容易。

  匠人與匠心

  一輩子做一件事,或一輩子做很多事,是不同的活法。許多工匠一輩子就做一件事,或雕或畫或編或繡或其他,不遺余力,社會給予手藝人以尊敬,是他們創造的價值成為流傳久遠的工藝文化的魅力。匠人之心在於專攻一門不及其他,需要的是這種一以貫之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努力。遺憾的是,他們只是被成為“匠人”。

  最忌匠氣

  畫家不是匠人,但他們之間有相似之處,都是手工業勞動者,都有一門手藝,都靠手上的活吃飯。過去文人礙於情面,自視清高,不願與匠人為伍,因為,匠人之作確實有一種匠氣,而這種匠氣是傳統文人畫的大忌,為文人所不齒。從主動的疏離,到主動的接近,畫家成為匠人,或者表現出匠氣,正是“王”者的特點。

(責編:魯婧、董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