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月西廂——古代瓷器上的《西廂記》

2016年06月03日13:05  來源:人民網-書畫頻道
 

  元 青花西廂記人物紋八方罐

  唐代大詩人元稹有一篇著名的傳奇《鶯鶯傳》,寫青年舉人張君瑞客居普救寺,遇相國之女崔鶯鶯,為其美貌所惑,作《春詞》二首。

  晚上鶯鶯差侍婢紅娘送來彩箋一幅,上有《明月三五夜》詩一首:“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張生明白,這是約他夜於西廂下相會。后來“待月西廂”便成為情人秘密約會的典故。

  明崇禎 青花西廂記人物故事圖筒瓶

  《西廂記》為元代劇作家王實甫著名作品,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共5本21折。古時瓷器作品崇尚以歷朝戲曲故事版畫為本,《西廂記》是最為流行的題材之一。

  人物故事套杯上的《西廂記》

  粉彩

  所謂套杯,即成套之杯,是套具的一種,有各種質地制成的,或銅錫,或髹漆,或木竹,或瓷器,尤其以彩繪瓷器套杯受到世人的青睞。

  粉彩西廂記人物故事套杯,從小到大的十隻杯身外壁分別繪以《佛殿奇逢》(奇逢)《妝台窺簡》(窺簡)、《僧房假寓》(假寓)、《齋壇鬧會》(鬧會)、《長亭送別》(送別)、《錦字傳情》(傳情)、《夫人停婚》(停婚)、《衣錦還鄉》(還鄉)、《乘夜逾牆》(逾牆)、《白馬解圍》(解圍)等典型場景。

  色彩柔麗典雅,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情節豐富,生活氣息濃厚,構圖精美,別具匠心。

  比如《夫人停婚》那幅,寫琴童攙扶心灰意冷的張生離去之狀尤為入神(有的選本是畫紅娘攙扶張生),立著的老夫人冷酷無情,躲在一旁的鶯鶯卻傷感失望的情形在小小的杯身上均有所反映。

  為滿足套杯相疊時的整體視角效果,特將疊在最上面的那件,也就是最小的一件的畫面分由內底心和外壁兩部分構成。

  這幅《妝台窺簡》的主題圖案繪在內底心:身著紅衣綠裙褲的紅娘斜身倚立在梳妝台旁,舉鏡窺簡﹔外壁則是烘托主題的西廂場景。

  其余9件瓷杯的內底心均白釉無圖。為此,疊在上面那件杯子的內底心的仕女紅娘裝飾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用《西廂記》人物故事裝飾瓷器的形式頗多,除了餐具、酒器等之外,還有瓷板、賞瓶、屏風、彩瓶嵌飾等等。

  清順治 五彩題詩西廂記筒瓶

  雍正粉彩西廂記人物故事套杯,稱得上是清時期粉彩的代表作。屬半脫胎瓷,胎骨細膩。制作精致,造型規整,釉面純淨,裝飾柔麗。共10件一套。

  器物逐件由小漸次增大,其口徑5至10厘米、高1.5至5.9厘米、底徑3.1至6.2厘米。每件造型一致,形似倒置的馬蹄,故有馬蹄杯之稱。

  為敞口、削腹、平底內凹,白釉地粉彩。十杯相疊,口平如一,在同一條水平線上,十隻口沿緊密無隙,天衣無縫,且分散時靈活自如,不得不欽佩其工藝的精湛。

  最為精彩的是每件杯身外壁分別彩繪以西廂記人物故事圖案,筆觸流暢,技法嫻熟,構圖生動,柔麗典雅,賞心悅目。

  清 象牙《西廂記》故事插屏 (一對)

  《西廂記》題材最受西方喜愛

  外銷瓷是中國明清時期重要的出口產品。那時遠在大洋彼岸的西方人如何了解中國人的生活呢?除了商人游記和使團報告的文字記載,從18、19世紀的外銷瓷上可找到新的答案。

  中國瓷器貿易之初,買方以各國東印度公司為主,除了批量購買中國生產的瓷器,也有一些特殊定制和來樣定做的瓷器,后來出現私人貿易的訂單,專為某個家族、個人或公司定做質量上乘的瓷器,價格昂貴。

  “我們不可能看到更美的東西了,它是多麼誘人,多麼精美!它是中國的產品。”這是17世紀中國瓷器大批進入西方市場后,在歐洲流行的一首詩。

  歐洲人對中國瓷器的喜愛,不僅僅在於其精巧的材質。事實上,每一種用來交換的貨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可以看作是那個時代的“傳媒”。

  清康熙 五彩西廂記《長亭送別》圖碗

  隨著外銷瓷貿易的發展,反映中國家庭生活、郊游、狩獵等休閑情景,中式家居及中式庭院、景德鎮御瓷廠、廣州十三行商館區等重要建筑,中國文學名著和神話故事人物等圖像紛紛被繪制在外銷瓷上。

  這些生動有趣、耐人尋味的圖像具有濃郁的中國情調,成為西方人了解中國社會的重要媒介,為他們提供了無限的遐想空間。

  清乾隆 白玉雕“子岡”款西廂故事圖鼻煙壺

  《西廂記》:瓷器傳播中國文化

  《西廂記》在中國文學史上作為文化現象,實際上具有個性解放的思想內涵,晚明《西廂記》的評注、改編、校刻蔚成風氣。

  而在英國,正是人文主義高揚的時期。十分有趣的是,目前已發現了當時英國向中國定購青花瓷器的函件、訂單的底稿。

  英國對瓷器上的繪畫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希望以人物仕女為主,有故事情節尤佳。根據這一要求,景德鎮特地燒制了一批以《西廂記》的張君瑞、崔鶯鶯愛情故事為題材的青花瓷碟、瓷瓶等。

  清道光 朱石梅制白泥西廂記長方壺

  清早期 竹雕西廂記香筒

(責編:潘佳佳、董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