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珠的秘密:天珠來歷混沌難辨 定價無依據

徐磊張茜琦

2016年05月30日08:28  來源:北京商報
 
原標題:天珠的秘密:天珠來歷混沌難辨 定價無依據

天珠的秘密

  新老混雜難辨別 市場價格無標准

  近日,題為《女子368萬投資天珠 血本無歸》的文章在文玩收藏圈 引起了一番熱議,天珠這一常見文玩品類也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天珠種類繁多,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天價”天珠時有聽說,從隻聞其聲不見真 身、號稱終極聖物的法螺天珠,到巨力集團執行總裁楊子淘寶店千萬元一顆的天珠,天珠的價格早已上了天。然而天珠的價值為何差別如此之大?天珠的定價標准又 是什麼?天珠背后都有哪些“秘密”?

  眾說紛紜 天珠來歷混沌難辨

  近些年,藏系寶石、珠子在文玩收藏市場中受到熱捧,價格也逐年飆升。其中,天珠這種被認為充滿神 秘力量的石頭,因其神秘的背景,成為眾多寶石珠子中的“珠中之王”。甚至有這樣一種說法:文玩收藏玩兒到頂就是涉足老貨古珠,而古珠中則奉天珠為上品。市 場中對天珠的描述無外乎“藏傳”、“佛教”、“神秘”這些詞,但對於天珠何時出現、怎樣形成卻說法眾多。

  對此,資深收藏家、古玩鑒定專家劉嘉表示,天珠,較為科學來講,是在原有瑪瑙基礎上經人為刻畫、填充、燒制而形成的,偶有玉石、琉璃。但目前天珠的具體出現時間無從考証,網上流傳較廣的3000年前、4000年前的結論真實性也有待確認。

  在古時加工技術手段並不發達的時代,這類人工制成的珠子被當做天賜神物具有其合理的歷史意義,然而在可以成批量生產的今天,這樣一個出現時間不長但因各 種神奇傳說而受人追捧,並迅速攀至古珠收藏巔峰的文玩種類,可以說是一個奇跡。人們應該客觀、理性地看待它,不能盲目相信“保命”、“聚財”等無稽之談。

  業內人士指出,天珠市場火熱主要是不法商家借此炒作,從而催生的虛假現象。天珠作為“珠中之王”,因老天珠存世量稀少,價格高昂是必然的﹔對天珠收藏來講,這也隻能是少數人群才能接觸到的。盲目投資隻會上當受騙,更不要提連實物都未見過的投資者了。

  市場混亂 80%為現代工藝品

  天珠這樣稀、精、缺的寶貝在文玩市場中卻是常見之物,喜愛文玩收藏的人對此也並不陌生。“珠中之王”緣何在文玩市場中成了普通商品?

  劉嘉指出,文玩市場中約有80%-90%的天珠為現代制品。潘家園舊貨市場總經理、國家級珠寶鑒定師師俊超也表示了相同看法,“真正的老天珠存世量很少,而現在文玩市場中絕大多數天珠都是新品”。

  市場中現有的天珠多為玉髓瑪瑙材質制成,也有追求天眼、一線效果更自然和諧而採用料器、琉璃等材質加工而成的天珠,更有一些不法分子為追求更高的利潤,用樹脂、塑料等材質制成天珠。

  同時劉嘉還指出:“很多文玩愛好者並沒有見過真正的老天珠。因為文玩市場興起時市場中就已充斥了大量的現代天珠。”

  據悉,上世紀80年代末期,在內地天珠還並不被收藏市場認可時,港台地區天珠的價格就已賣到上萬元。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不少人看到天珠在港台地區超高 的市場價格,於是開始制造仿制老天珠,並且造假現象在2008年前后愈演愈烈。同時,2008年天珠隨文玩市場的興起得到關注,因此當時市場中就存在了大 量的現代天珠制品。

  有消費者認為,買到現代天珠制品就是買到了假天珠。其實不然。無論是老天珠還是現代天珠,都是人工制作而成。當原料均是天然玉石時,隻能以新老來區分。

  實際上,天珠年代判定可從打孔、風化紋上鑒定。劉嘉指出,現在的仿制老天珠是用管鑽敲擊,從而形成的半圓或月牙形風化紋,也有低劣者用酸腐蝕達到老化效 果。老天珠的孔道是用原始的低碳鋼作為工具,配合解玉砂加水進行研磨而成,加工周期極慢。因為古時孔道加工工具、方法、程序與現代不同,所以孔道也可作為 鑒定天珠新老程度的判別依據。

  定價無依據 差價可達數萬元

  目前文玩市場中,一顆普通的天珠標價都是百元起步,而且萬元天珠也並不罕見。然而有網友指出,自己幾百元買來的天珠和朋友幾萬元買來的天珠無論是外觀還是材質上都看不出差別。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天珠的價格相差這樣懸殊呢?

  師俊超表示,天珠的定價並沒有一個衡量標准,定價多少也都是隨機發生的。北京商報記者在市場中走訪發現,大小、紋路均相似的天珠在同一市場中價格相差近千元,當問到為何價差如此大時,每個攤主都會給出相似的理由:自己賣的是西藏天珠、花紋是天然形成的很稀少等。

  劉嘉認為,與古董定價相似,天珠的市場價格也要依據天珠的年代、品相及工藝的精細程度來判定。“以前人們按照天珠紋飾上‘眼’的多少來決定價格,數量越多價格越高,現在‘眼’的數量依舊重要,但已不是影響價格的決定性因素。”

  百業俱興的今天,大多購買者、收藏者因過分關注文化藝術品的市場升值潛力,在下手時不知藏品歷史背景、不考証文化價值、不研習藏品知識,僅憑個別人士的 一家之言或商家編纂的神話故事便慷慨解囊,這種浮躁的消費心理也為天珠價格不斷炒高提供了土壤,同時也催生了諸多空殼公司。

  北京商報記者 徐磊張茜琦

(責編:潘佳佳、董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