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官窯春拍精品迭出 瓷器板塊或現V形反轉

2016年05月12日08:28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明清官窯春拍精品迭出 瓷器板塊或現V形反轉

  文/金葉

  今春伊始,連續深調數年的明清官窯似乎展露了一絲令人振奮的復蘇跡象:4月,香港蘇富比“琵金頓”專場中,超過90%的拍品超過估價十倍成交,一件“明永樂青花花卉錦紋如意耳扁壺”更是以1.1052億港元奪得榜首。

  記者同時獲悉,接下來,幾家“大咖”拍賣公司的春拍當中,還會出現許多精品:佳士得會在“三十周年志慶拍賣”中呈現“明宣德青花五爪雲龍紋大罐”﹔中貿聖佳的拍場上會有“成化斗彩蓮池鴛鴦紋墩式碗”現身﹔而中國嘉德則會上拍“雍正琺琅彩月季綠竹詩意小杯”……

  著名的古董商人埃斯肯納茨曾說過:“我用百分之九十的時間來說服別人賣東西,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來說服別人買東西……因為好東西自己會說話。”

  “沒有好東西出來”,一直被看作是這幾年明清官窯市場蕭條的重要原因。而現在,“好東西”集體亮相了,它們會不會帶領明清官窯從一蹶不振中突圍,走出一條“V”形反轉之路呢?

  日前,受廣州“融熙會”邀請,中國古董鑒定專家、中國嘉德陶瓷部總經理劉越和中國香港著名古董鑒藏大家黃少棠蒞臨廣州講學,本報記者就明清官窯的一些熱點問題對他們進行了採訪。

  精品明清官窯將輪番亮相

  4月6日,香港蘇富比2016春季拍賣“賞心菁華——琵金頓珍藏重要中國工藝精品”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收槌,共97件來自英國著名藏家羅杰·琵金頓於20世紀中期收集的重要藏品上拍,總成交額5.0171億港元,成交率92.78%,遠超拍前預計的2.25億港元總估價。在成交的90件拍品中,共有34件超過百萬港元,10件超過千萬港元﹔在成交價排名前十的榜單中,共有8件明代青花瓷器,其中一件“明永樂青花花卉錦紋如意耳扁壺”以1700萬港元起拍,直接加價至2500萬港元,最終以9700萬港元落槌,成交價達到1.1052億港元。

蘇富比香港“琵金頓”專場拍賣拔得頭籌的“明永樂青花花卉錦紋如意耳扁壺”

  蘇富比香港“琵金頓”專場拍賣拔得頭籌的“明永樂青花花卉錦紋如意耳扁壺”

  這場2016年春天的第一場瓷器拍賣,讓明清官窯市場感受到了一絲久違的暖意,畢竟這個市場告別“億元”已經有些日子了。去年的這個時候,蘇富比香港共有八件明清官窯拍過了千萬港元:其中一對“清雍正粉彩過枝福壽雙全?”的成交價為8980萬港元,拔得頭魁﹔而中國嘉德隻有兩件拍品拍過千萬﹔東正春拍則隻有一件“清乾隆御窯青花折枝花卉紋六方瓶”過千萬。

  而更令人期待的是,接下來,還會有不少這幾年難得一見的明清官窯精品輪番亮相。

  佳士得將上拍一件宣德青花大罐。明宣德是中國有名的太平盛世,更是御瓷生產的鼎盛時代。宣德年間出產的青花瓷因質量精巧一直是其后明清官窯仿制的樣本,至今仍為鑒藏家所傾慕。此次拍賣呈獻的“明宣德青花五爪雲龍紋大罐”,形態古朴典雅,釉汁光滑瑩潤,青花發色濃艷青翠。此罐上所繪的青花雲龍紋,矯健傳神,龍身剛勁有力,神態生動威猛。值得注意的是,此大罐上所繪為五爪龍,凸顯其御瓷地位。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及東京出光美術館各藏有一紋飾甚為相近的宣德款雲龍紋大罐,但上繪紋飾俱為三爪雲龍,如本拍品般繪有五爪雲龍紋的大罐至今可說是獨一無二。

佳士得即將上拍的“明宣德青花五爪雲龍紋大罐”

  佳士得即將上拍的“明宣德青花五爪雲龍紋大罐”

  中國嘉德則會上拍一件“清雍正琺琅彩月季綠竹詩意小杯”。珍貴的琺琅彩瓷一向被視為皇帝的“內廷秘玩”,世間不得所見。現在琺琅彩瓷器大部分為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數量極少。雍正琺琅彩更是鳳毛麟角,極少在拍賣場上出現,這件“清雍正琺琅彩月季綠竹詩意小杯”從未公開拍賣過,珍稀程度可想而知。

中國嘉德即將上拍的“雍正琺琅彩月季綠竹詩意小杯”

  中國嘉德即將上拍的“雍正琺琅彩月季綠竹詩意小杯”

  中貿聖佳則要上拍“成化斗彩蓮池鴛鴦紋墩式碗”。自從前年劉益謙以2.8億港元買下“明成化斗彩雞缸杯”之后,“成化斗彩”這個詞便一夜成名。而據中貿聖佳副總經理兼器物部負責人薛世清介紹,此次這件“成化斗彩蓮池鴛鴦紋墩式碗”是從海外回流的重器,是成窯早期佳作,傳世的同類品,公私典藏所見共有四例,但並無墩式碗造型,故而此件堪稱孤品,其價格亦很受期待。

中國嘉德即將上拍的“洋彩八吉祥萊菔瓶”

  中國嘉德即將上拍的“洋彩八吉祥萊菔瓶”

  言“V”形反轉為時尚早 普品較之前兩年沒差別

  即便今春取得的成績斐然,但明清官窯距離過去最風光的狀態仍有不小的距離。2011年前后動輒拍出過億元的價格,恍若隔世神話,遙不可及。

  就拿這次蘇富比香港專場中估價最高的一件“明成化青花瓜瓞綿綿紋宮?”來說,拍賣前有好事者將其與2013年以1.41億港元售出的“明成化青花纏枝秋葵紋宮?”做類比,認為此件拍品過億港元幾無懸念。而最終,被寄予眾望的“明成化青花瓜瓞綿綿紋宮?”隻以6460萬港元成交,雖然價格也相當不錯了,但距離預期仍有不小的距離。

  中國嘉德陶瓷部總經理劉越對本報記者表示,盡管今年春拍確實涌現了不少精品,但是說“V”形反轉還為時尚早,市場究竟會表現怎樣還有待觀察。“琵金頓”專場拍出好成績,是因為這批瓷器的品質確實很好。但其實同一場拍賣的主拍普通器物的專場,成交價格並不高,和前兩年沒有什麼差別。

  “准確地說,今年只是精品賣出了好價錢,不能說整個市場多麼紅火了。我覺得現在的市場進入了一個‘新常態’:藏家更專業、更理性、對精品更渴求了﹔而普通品種,要想回到特別好的時候,也不太容易了,因為買家的審美意識不斷提高了。”

  “今年確實有很多好東西出來。大家都會猜測:這是不是給整個市場一個積極的信號?但我們換個角度看問題:其實越是一個不好的市場,越需要好東西進入。在不好的市場裡,隻有好東西會吸引大家參與,普通的東西更難讓人出手。我最敬重的一個古董經紀人埃斯肯納茨就在自己的自傳裡說:‘我用百分之九十的時間來說服別人賣東西,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來說服別人買東西。這是因為好東西自己會說話。’”劉越表示。

  中國藝術品終回 中國人的圈子裡?

  如今現身拍場的瓷器中的“好東西”大都來自海外,且很多都是以“洋人專場”的形式出現。拍賣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佳士得即將上拍的“明宣德青花五爪雲龍紋大罐”來源於“重要瑞士私人收藏”、中貿聖佳的“成化斗彩蓮池鴛鴦紋墩式碗”是“海外回流重器”。而今年春拍備受矚目的琵金頓,則是20世紀60年代英國最著名、最活躍的收藏家之一。在英國,考究的中國瓷器收藏始於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50年代末之后的十年間,不少頂尖的戰前收藏品現身市場,二戰后第二代藏家的佼佼者琵金頓即於這十年間迅速搜羅了一批品質出眾的藏品,其中尤以明代瓷器最令人矚目。

  由此,各種關於明清官窯市場中“洋人在出貨,舉牌的都是錢多人傻的大陸人”的“陰謀論”再一次甚囂塵上。

  那麼,現在明清官窯的拍賣場上舉牌的,真的就隻剩下中國人了嗎?

  “同意,大概80%是中國人。”香港古董鑒藏家黃少棠回答了記者的疑問。黃少棠有三十多年的瓷器收藏經驗,他告訴記者,瓷器市場和中國書畫市場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是一個國際化的市場,而這個特征,在近幾年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其實說起來道理很簡單,為什麼當年外國人買的多,是因為當時價錢好﹔為什麼現在都被中國人買了,是因為現在中國人出的價錢最好。不過說外國人都在拋貨,我是不同意的。我們現在隻看到這些賣出來的瓷器,其實在西方,很多瓷器收藏是隱形狀態——沒有出版記錄,在某個古堡裡無人知曉。我們都是千辛萬苦地把它們‘挖’出來賣。大規模拿出瓷器來拍賣的,很多是像琵金頓這種情況,即人已經不在了,而他的后人對這個收藏門類的興趣不大。我相信如果琵金頓還在,這批東西也不會出現在市場上”。

  “當年外國人買我們的東西,說白了就是因為我們的東西又好又便宜,而到了今天,世界已經越來越多元化了。很多西方大藏家的后代,他們的興趣已經被現代社會分散,專注於東方藝術的人少了。而即便是依然醉心中國藝術品的西方人,也得面對一個事實,中國的藝術品已經不便宜了。在這種情況下,西方人收藏的中國藝術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市場上,並且越來越多地被中國人買回來,也是個必然現象。中國藝術品最后肯定是會回到中國人自己的圈子裡。”劉越表示。

  瓷器板塊真正的風險仍然是“真偽”的問題

  然而,當一個拍賣板塊漸漸失去國際性,變成了一個區域人的“游戲”,而且精品的價格越來越高,這裡面有沒有風險?

  “這個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還是得看資源的分布和區域群體的力量……中國書畫一直都是中國人自己的市場,哪怕是二十年前中國書畫還很便宜的時候,也很少有外國人買這個東西。這個板塊從來都是大陸市場的絕對主流,市場份額的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它創造的,其他板塊加起來也沒有人家多。相較之下,瓷器資源還比較分散,很多高價成交紀錄都是在國外創造的,具有一定程度的全球流通性,也恰恰是全球的流通性造成了它在國內的板塊表現不像書畫那麼強勁。”劉越解釋道。

  黃少棠則表示,即便瓷器越來越成為中國人自己的“游戲”,也沒有什麼值得擔憂的。“首先,真正的精品數量稀缺﹔其次,中國大陸的收藏群體非常大。現在拍場上,我經常見不到一個熟悉的面孔,都是新買家。”他說。

  在黃少棠看來,瓷器板塊真正的風險或者說障礙,隻有一個,那就是“真偽”的問題。

  就像今年春拍,即便幾大拍賣行都使出渾身解數獻出“重器”,但無論是“成化鴛鴦蓮池斗彩碗”,還是“明宣德青花五爪雲龍紋大罐”,都是尚未開拍,論爭已起。有人嘆其為不世出的精品,就有人認為其假得一塌糊涂,雙方辯友皆撰寫長文詳述觀點,言之鑿鑿,總之是誰也說服不了誰。

  直到21世紀的今日,“眼學”仍舊是中國傳統收藏鑒定行的立身之本。科學一直在進步,但它似乎就是拿中國的藝術品沒辦法。“科學檢驗的方式也有人在做,但它有兩百年的誤差,而且還需要打洞取樣,影響到器物的完整性,所以,瓷器鑒定還是得考眼力、考修養。”黃少棠說。

  無論如何,一個健康的市場,還是希望有一個“標准答案”的,但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到現在也無法解決。

  “瓷器市場真正的障礙其實就是這個,但從欣賞的角度來說,這也是瓷器收藏最有意思的地方,因為你得不斷地去研究、去品味、去討論,而不是過一下機器,所有的結論都一目了然了。”黃少棠說。

(責編:赫英海、潘佳佳)